查看原文
其他

海底捞涨价后又道歉,这次消费者还会买单吗?

徐立 营销头版 2021-06-29

 作者 徐立(营销头版主笔)■ 来源 营销头版(ID:mkt2000)
前几天,海底捞、西贝陆续涨价的事件,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波热潮,有不少抱怨和吐槽的声音,而且网上声量越来越高。此时,舆论压力之下,海底捞、西贝前后脚分别进行道歉,认错态度诚恳,言之切切。
媒体圈不少人将海底捞涨价和道歉行为,视为海底捞的又一次自我营销操作。但以笔者来看,与其说是营销事件,不如说是公关危机处理事件更为贴切。
不过,海底捞以道歉来化解危机已成套路,前几次经典危机公关处理,效果显著,成功使危机变生机,而这次的海底捞能安全渡险吗?
这要从海底捞涨价的动机说起。

涨价后又道歉

海底捞的“迫不得已”


刚开始时,只是有个别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晒单,抱怨海底捞涨价太狠,关键是菜量也大大减少了,随后,各地网友闻讯而来,纷纷站队对海底捞进行“道德攻击”,最后这场风波直接席卷了大家的餐桌,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海底捞为什么要涨价?这不得不从海底捞内外处境来分析。
首先,疫情对餐饮企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,而海底捞是全国连锁餐饮企业,上市后靠规模化增长来拉动营收,而且又是以线上服务体验见长,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。

本以为疫情过后,将迎来报复性消费,但是事实证明,这只不过是商家们一厢情愿的美梦罢了。疫情还在继续,复工门店的桌量受限,员工工作无法满员,导致门店的整体经营成本上涨。
根据中信建此前发布研报称,疫情估计给海底捞2020年的营收带来损失约50.4亿元,这个数字占了2019年海底捞全年营收的18.98%。
除了疫情影响外,海底捞本身的营收增长速度也呈现疲态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是重灾区,不仅翻台率指标下滑,而且同店销售额增长也有下降。
总之,内外受压情况下,等不到报复性消费的海底捞,大概是想通过涨价缓解资金压力。但此次无疑高估了其服务在消费者心中的份量。消费者明显对价格更为敏感,毕竟疫情也让不少消费者的钱包瘪了不少。
随后,海底捞官方发信息回应,大概意思是由于疫情导致运营成本上涨,显然消费者并不买帐,消费者的潜台词大概是“为什么要我们来背锅,我们也不好过啊!”

舆论巨大压力之下,海底捞最终选择发布《致歉信》,称此次涨价行为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,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,并决定即日起,所有门店的菜品价格恢复至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标准。
可以说,海底捞的涨价又道歉的行为,无疑是迫不得已,并非是蓄谋已久的营销炒作。

“道歉”营销套路

这次消费者会买单吗?


实际上,这并非是海底捞第一次道歉事件了!
2011年8月22日,有媒体报道,直指海底捞骨汤勾兑、菜品不称重、偷吃等问题,使海底捞立刻陷入舆论的危机中。
针对这个危机事件,海底捞在官网及官微发了《海底捞就顾客和媒体等各界关心问题的说明》,对勾兑等问题做了解释。并且董事长亲自上阵,指出菜品不称重以及偷吃等根源在流程落实不到位,他表示,虽不敢承诺每个单元的农产品都先检验再上桌,但责任一定是由他来承担。
由此可以看出,海底捞认错诚恳,且乐意负责,可以说是用态度稳定了舆情,不仅化解了危机,而且董事长还顺势强化了海底捞的人格化特征,就是做人诚恳,做事负责。

2017年,海底捞又遭遇过一次危机事件,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,当时《法制晚报》下属的“看法新闻”发表了一篇报道,称海底捞后厨有老鼠爬进食柜、清洁工具和餐具放一起、洗碗机内部闻到腐烂的气味等现象,再次将海底捞推到风口浪尖。
和前次危机处理手段一样,不回避事实,坦然承认“每个月公司都会处理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。”并称消费者可以在微信平台查询每一次事件的处理结果,并表示向消费者开放后厨。
同时,还给出了相关的整改措施以及具体负责人的相关信息。
此次,海底捞用了不到三个小时,就扭转了舆论风向。
有意思的是,在海底捞官方微博中,至少有数十封“致歉信”,几乎每次是在事件发后不久推出,成功将每次的公关事件变成一次免费的自我营销。
这次的涨价事件亦是如此,海底捞依然是秉着态度诚恳的营销套路来化解。不同的是,这次是海底捞自己挑起的涨价事件危机,而且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抚平消费者的内心。
毕竟,海底捞涨价的动机是想将疫情造成的损失捞回来,这无疑触碰了社会的痛点。涨价是企业的自由行为,本身并没有错,大概是时机不对,因为疫情之下很多消费者的日子也不好过。因此,海底捞此次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,并不足为奇。

据新京报4月10日在微博发起的#怎么看海底捞涨价#话题,共57.8万人参与,理解的占23.1万,不理解的认为伤害顾客利益的占有17.3万,反正不去吃的占有15.9万。
显然,一声道歉很难挽回因涨价失去的声誉和信誉,也或将在消费者心里打下不好的烙印。

如何化危为安?

危机公关处理的艺术准则


处于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,舆论的力量十分强大,企业稍有不慎,就会陷入舆论的漩涡,而正确的危机公关处理手段,能够扭转舆论风向,化危为生,但如果处理不当,则会跌得更惨。
那么针对企业遭遇的公关危机,应该如何处理呢?
虽然每家企业的情况不同,危机事件性质也不同,处理的手段自然也有差异,但公关危机处理是一门艺术,也是一门学问,有底层的共同准则可以参考。
1.低姿态地承认错误,态度诚恳。
英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.里杰斯特在《危机公关》中说过“越是隐瞒真相,越会引起更大的怀疑。”他强调了实言相告的原创。
在低姿态承认错误方面,海底捞和钉钉可是将其发挥到极致。
相信大家都还记得,面对钉钉崩了,小学生疯狂进行五星分期付款打星的事情。当时钉钉的危机公关处理十分低姿态,先是发微博表示,“打到了最后,没有想到还是摔了一跤……”随后在B站出了一个“钉钉在线求饶”的鬼畜视频。
无论是微博文案,还是B端的在线求饶视频,都可以看出钉钉的低姿态,以及并不回避事实,而且认错态度诚恳。
海底捞更是诚恳认错方面的老手,大概是刚开始就尝到这种危机处理艺术的甜头,每次遇到危机事件,都搬出这套理念,誓有将认错、态度诚恳的手段贯彻到底的架势。
2.选择用户容易接近的沟通方式。
比如钉钉,它的消费对象是一群孩子,那么就需要选择用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来处理,钉钉第一时间发布的微博文案,以及在线视频,有趣、生动,使年轻人对钉钉根本恨不起来,面对这样的求饶,谁还忍心再次下刀,相反,则是更加爱护有加。
当日本学生抵制时,中国的这群“爸爸们”还以接地气的二次文化守护共同的钉钉。
而此次海底捞的涨价舆论,官方最初做出的反馈,沟通方式明显不对,看似是在叫苦,以期望博得消费者的同情,实则明显是将成本的损失甩给消费者都来背,自然更掀起了消费者不满。以致于越来越来被动,即使后面再道歉,也很难求得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3.快速反应原则(公关事件的24小时黄金时间)
危机一般是突发性的,当企业发生危机后,企业公共部门应该第一时间收集市场信息,并紧急召开会议制定应对措施,并在黄金24小时内公开快速做出回应。
因为危机事件往往会让人意想不到的,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爆炸影响,届时再处理,为时已晚。因此,必须迅速反应,做出处理决策,利用媒介及时公布组织所采取的措施,使企业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4.危机处理结束后的策略
很多时候,危机局势得到控制,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过去,企业还需要对危机留下的负面影响,做一系列的补救工作。
比如,此次的海底捞涨价事件,虽然海底捞做了道歉,而且态度诚恳,表面看起来又是一出完美的自我营销,但他们除了炒作之外,似乎并没有赚到什么,反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已经有一定的损坏,未来需要在服务或产品上做文章,争取弥补造成的负面影响。
参考资料:
1.猎云网,苏舒:“海底捞道歉已成套路” 2020年4月12日


原创不易,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「转载」

热门内容

我就知道你“在看”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